人物介紹
楊文會(1836~1911),字仁山,自號仁山居士。安徽石埭(今屬安徽太平)人。清末佛學者。10歲受讀,14歲能屬文,不喜科舉之業,與友人結社賦詩為樂,且放任不羈,喜愛騎射武術。太平天國起義后,他曾舉辦團練,參與鎮壓農-動,后入張 、周天爵等人幕府。太平天國失敗后,他又入曾國藩幕府,飭辦谷米局事務,又總辦江寧工程界之事和經理漢口鹽局。同治三年(1864年),因父亡歸原籍守喪,偶讀《大乘起信論》,遂生皈依佛門之心。同治四年,文會舉家移居南京,且結交王梅叔、魏耆、劉翰清等人,鉆研佛典。翌年在南京創辦金陵刻經處(初稱經書局),刊印佛經。又請畫匠、刻工繪刻《慈悲觀音像》、《靈山法會圖》和《釋迦佛坐像》等。光緒四年(1878年)和十二年,他曾隨曾紀澤等人兩次出使歐洲,考察英、法等國政教事業,繼續研究古今梵文佛典。在倫敦時,他與日本名僧南條文雄相識,得南條氏之助,購得日本版小字《藏經》;又從日本、朝鮮陸續搜集中國早已散失的隋唐佛教著作280余部,加以考訂,擇要刻印,使《嘉祥三論疏》和《慈恩唯識因明疏》等再度流傳于世。光緒二十三年,他在南京延齡巷修建住宅(今淮海路35號),附帶收藏經版并流通佛經,4年后又將此房捐贈刻經處。光緒三十四年,在刻經處開辦佛教學堂,他親自主講佛學,又聘李曉暾、蘇曼殊教授梵文和英文。宣統二年(1910年),他在刻經處創設佛學研究會,開中國佛學院之先河。其間,他不僅與汪康年、梁啟超、陳三立、譚嗣同等維新派人士交往甚密,還極力維護門人參加同盟會的革命活動。宣統三年,楊文會在南京病逝。遺體葬于刻經處,并建了紀念塔。楊文會長于音韻、歷算、天文、地理,又深探黃、老、莊等諸子之學,尤精于佛典之研究。刻經處創辦時,他親自制定章程,且因首刊《凈土四經》而蜚聲佛學界。他曾訂出《大藏輯要》編刻計劃,選佛典460部、3300多卷,后完成五分之四。他先后刊印佛教經典萬卷以上,并以校勘精審為一時所重,人稱“楊文會本”或“寧刻本”。他還著有《大宗地玄文本論略注》、《等不等觀雜錄》、《佛教初學課本》、《十宗略說》等。楊氏所創金陵刻經處,集中收藏全國各地所刻佛典木版125300片。 [以上內容由"楚漢網"分享。] 人物介紹 楊文會相關 ![]() 同年(公元1836年)出生的名人: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同年(公元1911年)去世的名人: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本文地址:安徽文史頻道 http://www.sllyzxw.cn/wenshi/xyws/265203.html ,楚漢網—湖北本地生活服務平臺,大愛湖北,湖北網捕捉湖北武漢生活大小事件動態,時時分享熱點資訊,以及提供湖北各地吃喝玩樂,相親交友,人才招聘,房產買賣,農產品批發,團購旅游門票,熱點娛樂事件等一站式資訊,讓您了解湖北的方方面面;另外,本站原創文章,禁止轉載,違者必究,謝謝!